2008年,我们全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把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安全作为根本职责及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质量,圆满完成了全年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目标任务。
——日常监管目标:全系统共对6569家药械单位实施日常监督检查7360次,日常监督完成率142.69%;
——市场监管目标:药品经营企业GSP跟踪检查率100%。全市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在岗率77%,市场“退出机制”框架已经形成,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在职在岗的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药品“两网”示范县建设实现“满堂红”;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目标:全市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跟踪检查完成率100%,全市174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规范药房检查验收,达标率98.6%,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在全省率先;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目标:全市332家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已有304家通过医疗器械规范化管理达标验收,达标率91.6%,跟踪检查完成率均实现100%,对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在全省率先完成;
——稽查目标: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67起,移送公安7起,结案955起,结案率98.7%,优质结案率95.6%,罚没到账率98.9%,居全省前列;
——药品抽验目标:药品针对性抽样1446件,阳性率36.3%,药品抽验经费利用率达358%,居全省第一。药品评价性抽验360件,合格率99.7%;
——不良反应监测目标:全市上报ADR病例报告8341份,每百万人口病例报告1136.69份,位列全省第一;
——食品监管目标:全市“食品安全惠民工程”全面展开,在全省率先建设“食品安全惠民工程”特色品牌。市区完成食品安全动态检测11次,采集样品1831批次。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更为完善,建成国家级食品安全“三网”示范县1个,省级“三网”示范县2个。村级食品安全放心店覆盖率达100%;
——依法行政目标:举报投诉监督率100%,新办药店的监督率24%,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在职在岗监督率11%,对权力运行结点全面展开执法监督;
——诚信建设推进目标:基本建成全市涉药单位诚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规范实施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管理,零售药店质量负责人信用等级评定稳步推进;
——创建文明行业目标:全系统争创新一轮省级文明行业工作已经部署到位,扎实推进,正按序时进度展开。
(一)全力以赴,确保奥运期间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奥运期间食品药品安全,是2008年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方面,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南通市奥运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奥运会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监管体系,完善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针对为奥运会提供专供食品以及我市进京销售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对重点单位实施重点监管,严把每个关口,严控每个细节,加强监督检查,保障了我市专供奥运食品和进京“三品”的质量安全;我们还多次组织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开展市场及餐饮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联合执法检查,确保了奥运火炬在通传递及奥运期间南通没有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和源头在南通的食品安全事故。药品安全方面,按照国家局和省局统一部署,自3月份开始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兴奋剂生产经营专项治理。全系统层层组织召开兴奋剂生产经营专项整治工作会议,整合执法资源,加强市县联动,部署落实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和检查计划。全局行动统一安排,全局人员统一编组,全局车辆统一调度,打好专项整治的“组合拳”。全系统先后出动执法人员5460人次,检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1912家,检查覆盖率达到100%。全市16个常年生产的含兴奋剂物质药品说明书按要求进行了备案,3家具有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经营资质的药品批发企业因违规被立案查处,1866家正常营业的药品零售企业通过加贴专用标识及强化处方销售等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兴奋剂管理,38个医院制剂品种的说明书、标签也按规定进行了补充申请并加注了“运动员慎用”字样。整个奥运期间,我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平稳,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二)立足本职,扎实开展支援抗震救灾工作。“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系统紧急行动起来,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一是组织捐赠,协调储备。根据国家局抗震救灾急用药品和医疗器械目录,第一时间鼓励我市有关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积极向灾区捐赠救灾物资并备足货源。我市4家药品生产企业、13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共向灾区捐赠400余箱救灾药品、医疗器械,其中有灾区急需的一次性输液器、绷带、纱布、医用外固定支架、担架车等品种,价值总计约415万元。首期组织将价值5.14万元的医疗器械产品通过省红十字会运往四川灾区,并及时联系新闻媒体进行跟踪报道,第一时间被江苏卫视采播,得到各级领导及广大群众的关注和肯定。二是强化监管,确保质量。深入捐赠企业实地查验品种出厂检验报告,安排评价性抽验计划,落实企业责任和监管责任,千方百计确保捐赠药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追溯性。结合兴奋剂专项治理,对全市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拉网式检查,维护药品市场秩序稳定。进一步加强应急值班,市局机关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信息畅通,对举报投诉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反馈”。三是厉行节约,奉献爱心。大力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精简文件会议,严格控制接待,杜绝铺张浪费。各单位通过节约行政成本,全力支援灾区重建。全系统干部职工心系灾区人民,累计捐款4.7万元,党员干部踊跃交纳特殊党费共计4.1万元。
(三)查漏补缺,加快建立药品监管长效机制。结合宣传贯彻《江苏省药品监督管理条例》,着力巩固GMP、GSP认证和医疗机构药械质量规范化管理成果,加快建立药品监管长效机制,“严”字当头,防止“回潮”。一是强化源头监管,提高派驻监督水平。组织开展对全市23家药品生产企业的飞行检查,检查覆盖率100%,超额完成省局下达的覆盖率30%的要求。采取实地检查方式组织派驻监督员培训,帮助企业严格按照工艺和处方组织生产,并开展了原料药专项整治,提高派驻监督能力。加强医疗器械的注册资料核查、生产企业质量体系专项检查,确保不发生源头在本地的药械安全事故。多次组织对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启东分公司实施现场检查,促进了投资10.6亿元人民币的拜耳医药购并东盛科技启东盖天力药业项目的顺利交割。二是实施动态管理,确保医院药械质量。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药房规范化管理达标检查基本完成的同时,全面启动对医疗机构“星级药房”和医疗器械质量规范化管理水平的跟踪检查、动态管理。全市完成医疗机构“星级药房”检查321家,“星级药房”和医疗器械规范化管理跟踪检查完成率均实现100%。全市174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规范药房检查验收,达标率98.6%。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医疗机构制剂再注册初审工作,对全市24家医院制剂室604个品种进行处方工艺核查、质量标准规范和现场条件确认。三是推进“两网”创建,保障农村药品安全。进一步健全县、镇、村三级食品药品监督网络,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各乡镇和村居分别建立起“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站”,组建了一支乡镇909人、村居3030人的协管员(信息员)队伍,全市药品监管网覆盖率实现了100%。同时,着力抓好农村药品协管员、信息员的选聘、培训和考核工作,采取集中学习和参与检查、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提升协管效能。2008年,启东市、海门市和如东县相继以优秀等次通过了省级“两网”示范县创建验收,南通地区六个县(市)全部建成省级以上“两网”示范县,实现了“满堂红”。
(四)精心组织,着力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水平。一是打造食品安全惠民工程特色品牌。2008年我市食品安全惠民工程的七个项目全面展开。海安县的校园食品安全“春蕾健康工程”、如皋市的“放心肉”工程、通州市的食品安全动态监测、如东县的“放心水产品、放心超市、放心酒店、放心学校食堂”万人评议、海门市的猪肉“瘦肉精”监测及启东市的“农药残留检测”等惠民工程有声有色、进展顺利,已经成为南通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执法惠民的特色品牌。南通市区的“食品安全动态监测体系”被再次纳入2008年度南通市政府12件为民办实事之一,并将监测点扩大到市区所有中型以上超市、大型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监测品种扩大到10大类45个品种,样品数量比去年提升了50%。全年共开展食品安全动态监测11期,采集样品1831件,检测合格1713份,合格率93.56%,树立了政府形象,提升了群众消费信心,指导了部门监管,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二是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三网”。在2007年全面完成全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软、硬件设施建设。农村“三网”已延伸覆盖到镇(乡),村(居)和城市社区,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队伍遍布全市城乡的每个角落。注重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通过引导企业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促进品牌化和连锁化经营等举措推进农家店建设,实现了农村现代流通网全覆盖。目前,全市125个乡镇已建成143家乡镇级放心农家店,1824个行政村建成1852家村级放心农家店,镇、村级放心店覆盖率均达到100%。三是有序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通州市和如东县紧紧围绕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标准,加大食品安全环节控制力度,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健全和完善长效安全机制,顺利通过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市)验收,如东县还被列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2008年10月份,海安县被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地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五)强化责任,深入实施药品市场退出机制。一是落实监管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制定出台《南通市实施药品市场监督管理责任制的意见》,全市范围内推行药品市场监管责任制,通过强化领导责任、辖区责任和岗位责任,将年度监管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个监管小组直至每一个监管人员,细化监管措施,量化考核指标,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责任、事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分类管理,完善药品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全市药品零售企业签订“规范经营诚信承诺书”,向社会作出“依法经营、诚信经营”公开承诺,引导企业确立守信意识。从药店诚信经营拓展到药师诚信从业,再从诚信经营行为延伸到诚信申报行为,并建立了失信黑名单制度。全市对1094家药品零售企业、565名质量负责人进行了诚信记分;129家药品零售企业因“一般失信”或“严重失信”被列入重点监管名单,6名药师和1名零售企业开办申请人被列入失信黑名单。全年全系统依法暂停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资格14人,注销32家药品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有力地整顿和规范了药品市场秩序。三是开展“飓风”行动,净化药品广告市场秩序。在省局统一部署下,开展违法药品广告整治“飓风”行动。落实广告监督检查员,加强监测设施配备,建立“定时监测、同时取证、随时抽查、及时移送、按时上报”的监测机制。完成药品、保健食品广告监测1000多件,发现并移送违法广告185件,其中有6个品种依法提请省局撤销药品广告文号,在全省范围内实施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
(六)转变模式,着力提升技术稽查执法效能。促进传统稽查向技术稽查模式转变,大力提升技术稽查水平,是近年来我市药品稽查工作的鲜明特色和前进方向。一是突出药检技术,倍增监督抽验效能。将药品针对性抽验贯穿于举报调查、日常检查、案件核查的全过程,科学控制中药饮片和大输液、小针剂的抽样比例,继续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点品种的追踪抽样力度,不合格药品阳性率36.3%,药品抽验经费利用率达到358%,抽验不合格案件占全部案件的69.39%。市药检所加强了对中成药、保健品非法添加药品成份的检测,为稽查执法提供有力支持。二是关注民生热点,猛攻大案要案查处。着力于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假冒血液制品、违规非药品、物理理疗器械、隐形眼镜等专项检查。同时,狠抓大案要案查处,市县两级药监部门快速反应、快速控制、快速鉴定、快速取证,联合公安机关,捣毁了横跨我市如皋、通州地区,非法销售假冒人血白蛋白、假冒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地下组织网络。该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查办,目前已有部分犯罪嫌疑人被追究刑事责任。三是完善基础数据,提高案源追溯能力。健全全市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使用药品信息数据库和查询应用程序,不断扩展数据采集单位,提高比对频次和精确度,在第一时间为案件查处和应急处置提供了有效信息。四是发挥平台优势,促进信息互联共享。充分利用我市“稽查信息交互平台”,发布协查假劣药品信息298个品种707条,加强了稽查部门横向协作和纵向联系;认真使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及时报送案件信息22件和其他信息60余条,密切了药监部门与司法机关的衔接沟通。五是规范文书制作,丰富技术稽查内涵。将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作为规范稽查行为、提高办案质量的切入点,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采取繁简适当的说理方式,力求有效缓解和消除办案过程中当事人与行政执法机关的矛盾冲突。全系统共制作说理式执法文书208份,达到案卷总量的25%。
(七)快速反应,全面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一是沉着冷静处置问题奶粉事件。“三鹿”问题奶粉事件发生后,我们及时转发相关文件,传达上级工作要求,协调部门联合行动,集中进行新闻发布,及时处理群众举报。在加强我市乳制品生产企业监管的同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对全市商场、超市、食品店开展拉网式清查,责令商家及时处置问题奶粉。全市撤柜、下架的各类问题乳制品达808.35吨,其中厂家召回677.75吨,在本地销毁130.6吨。二是雷厉风行应对药品突发事件。面对黑龙江完达山药业“刺五加注射液”、上海达美静脉输液针、粗品肝素钠等突发性药害事件,我们快速反应,及时控制,不畏艰难,通过信息稽查提高检查效率,努力把药害减小到最低程度,确保了全市人民的用药安全。三是逐步构建应急处置长效机制。成功举办南通市食品安全事故(Ⅳ级)应急演练,充分发挥县、镇、村三级食品安全监督网,特别是基层食品安全监督站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基层干部群众应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启用短信平台,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将食品药品安全重要信息通知到全体执法人员及相关涉药单位。
(八)常抓不懈,深入开展廉洁从政主题教育。开展了“廉洁从政、规范执法行为”教育活动,全系统廉洁从政意识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效能进一步提高。一是教育活动有实效。举办全系统工作人员参加的“药监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药监职务犯罪述要”等专题讲座,开展了“廉洁从政、规范执法行为”的主题演讲活动,教育大家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开展了弘扬求真务实之风、为民亲民之风、团结干事之风、敢抓敢管之风的教育活动,把“讲道德、严纪律、顾大局、淡名利、重团结、多奉献”作为对广大干部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要求,打造良好的队伍形象。二是作风建设有推进。组织开展了“廉洁从政和规范执法行为”自查自纠和整改反思活动,开展执法监督和效能监察等活动,行政效能监察率达32.1%。三是制度防范有创新。认真梳理权力运行中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节点,突出对关键节点的监督制约。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分工调整备案制度,制定贯彻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系统工作人员亲属从事涉药行业登记管理的实施意见”,进一步筑牢杜绝以权谋私的廉政防线。严格执行廉政谈话制度、干部任前谈话制度和廉政提醒函制度,全年共与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谈话16人次、科级干部谈话50余次、领导干部任职前廉政谈话20人次。
回顾2008年的工作,我们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为之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面临的形势、遇到的困难,又给我们频频敲响警钟。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很多隐性的、深层次的问题正逐步暴露出来。反思目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现状,可以说,监管盲区、薄弱环节依然存在,监管措施、应对手段依然滞后,风险控制、应急处置能力依然不足。需要我们面对的,不仅有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严峻形势,还有来自国际、国内的沉重压力和殷切期望,更有职能调整带来的波动和震荡。但是,无论体制怎样变化,职能怎样调整,机构怎样改革,作为一级政府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我们肩负的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千钧重任不会变化,我们承担的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的神圣使命不会变化。因此,我们必须振奋精神,以更加清醒的头脑,客观、冷静地梳理问题、分析矛盾;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全面、超前地寻求对策、落实措施,进一步增强做好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把这次机构改革、职能调整作为励精图治、再创佳绩的重要契机,树立崭新形象,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