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总结

2017年工作总结

来源: 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01-15 字体:[ ]

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系统以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为抓手,聚焦责任落实、机制创新、能力提升和社会共治,着力打造食安南通用南通药放心两个品牌,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6月,市局被国家总局表彰为G20杭州峰会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工作先进集体;荣获南通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集体三等功;应邀参加了全国、全省“双安双创”成果展,我市的经验做法得到了国家总局毕井泉局长、省政府马秋林副省长

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强化责任落实,食安城市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一是强化党政同责。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市委常委会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听取、研究重点难点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调研、批示食品安全工作。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代表、委员开展专题视察、评议监督,合力推进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纳入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四个全面”综合绩效考核,分值达到3分。海安县将食安城市创建与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有机融合、“三城同创”,推进机制更加明晰。二是强化协同推进。10个县(市、区)都积极参创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并对照国家级创建指标,持续加大推进力度,真正实现了城乡同创、全域共创。市食安办综合运用综合督导、第三方评估和明查暗访等形式,梳理出116项创建重点问题清单,以市政府督查室名义交办,目前已制定具体整改措施203条。通州区创成首批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港闸区接受省级创建复评,春节后将接受授牌。三是强化基层基础。推动各级政府加大投入保障力度,推进基层监管网格化、监管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市96个监管分局硬件设施和装备全部达到创建标准,快检设备配备率、快检工作开展率达到100%。各级财政加大投入保障力度,2017年市级财政下达食品安全经费6637万元,较2016年度增长38%。

(二)强化隐患排查,食品药品安全防线进一步筑牢。一是加强监督抽检。食品方面,连续第11年将食品安全动态监测纳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抽检样品3300批次,合格率98.2%。全市共完成食品安全抽检42472批次,合格率98%,千人抽检率达到5.82。其中,市局共完成抽检6450批次,合格率97.9%。药品方面,完成国家级监督抽样34批,省级监督抽样1200批次,快检1050批次。完成国家和省级医疗器械监督抽样66批次、保化102批次。二是抓好监测预警。全市共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表9001份,器械不良事件报告4899份,化妆品不良反应报表416份,上报数量和质量在全省质量评估考核中较往年同期均有大幅度提升。三是开展专项整治。按照上级部署并结合我市实际,找准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扫雷”行动“回头看”、婴幼儿配方乳粉标签标识、桶装纯净水、学校食品安全、中药饮片生产领域和中药提取物、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药店诊所药品质量安全集中整治等一系列

行动,全系统查处食药类行政处罚案件1975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7%。通州湾等地自主开展了非法添加药品等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强化行刑衔接。完善食药监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四方联席会议”机制,在市食药监局设立警务室,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协同公安机关侦办各类破坏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案件203起,同比上升79.6%,抓获犯罪嫌疑人355人,同比上升30%,公诉279人,同比上升125%。5起案件被公安部挂牌督办,13起案件被省公安厅挂牌督办,全系统稽查办案工作继续名列全省第一方阵。如东局查办的“8.22”生产销售假药案、崇川区局查办的假药“肉毒素”案等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

(三)强化机制创新,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突破。一是持续关注百姓的“菜篮子”安全。实施菜篮子市场销售放心工程,在全国首创开展“示范基地”、“示范超市”、“示范市场”、“示范经营户”“四联创”活动,构建从种养殖到销售的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在港闸区召开了全市食用农产品示范创建现场推进会。通过“四联创”,培育示范典型近30家(户),3家单位通过国家级放心肉菜示范超市第三方现场考评。据统计,创建单位客流量同比增长8.1%以上,肉菜销售同比增长11%左右,社会效益快速显现。做好为民办实事项目食用农产品快检室建设,市区共建成标准化快检室48家,实现快检服务全覆盖。海门、启东等地建成覆盖乡镇农贸市场的快检体系。二是持续推进食品“三小行业”治理。开展食品生产企业基础信息普查工作,截止去年12月底,全市共发放食品小作坊登记证401张,小作坊登记率达到44.8%,小作坊登记工作进度在全省领先。全市共登记备案食品摊贩170家。市政府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关于实施全市中小餐饮食品安全规范提升工程的意见》,坚持疏堵结合,扎实推进中小餐饮综合治理。如皋市局通过加强培训、与审批局联合现场勘验等方式,不断攻克小作坊整治难点。三是持续拓展以往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深入推进 “全链条监管、全过程追溯、全方位提升、全行业自律”豆制品“四全”监管模式,并向肉菜、水产品、水果等重点产品拓展,实施生产、流通、消费环节一体化监管。67家食品生产企业完成了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开发区局在全市率先完成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工作,已有40%的食品生产企业完成电子追溯体系建设。大力实施学校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继续深化旅游景区、建筑工地与养(托)老机构食堂等三大领域治理机制,构建与各行业主管部门联动机制,加大抽样检测力度,通过开展培训、宣传教育等落实经营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完善药械质量风险防控机制,全面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着力形成“发现问题、提出措施、解决问题”的闭环监管模式。南通精华等5家制药企业接受了国家总局的飞行检查,取得良好成绩。联合多部门开展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当前食品、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欺诈、虚假宣传和误导、欺骗消费者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全省率先开展化妆品美丽消费安全示范创建工作。海安县局、如东县局、通州区局、港闸区局等在农村集体聚餐管理方面探索创新,实施综合治理,为全市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做法。

(四)强化能力建设,技术支撑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是检验检测能力不断加强。市食品药品监督检验中心食品实验室顺利完成资质认定,增加食品参数501项,非食品产品2个,非食品参数58项。同时对照监管的需求,正在继续开展能力扩项,着手推进518个产品、266个参数的扩项计划。如皋、海门、启东等地扎实推进综合性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加强基层分局快检室建设,食品药品检验检测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二是智慧监管建设不断探索。制定出台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全面推进食品药品基础数据库平台和移动监管系统试运行,建立“大数据”中心。通州区局推进的“一中心两平台”建设,初步构建了一体化的“智慧监管”模式。三是重点改革任务不断推进。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目前有7个品种正在进行药学研究。四是应急处置水平不断提升。认真做好十九大期间及重要时间节点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和应急管理工作,应急处置和舆情事件同比下降60%以上。修订完善《南通市药品医疗器械事故应急处置预案》,不断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五)强化职能优势,服务产业体系进一步形成。一是强化领导提升水平。抽调专人,组建产业发展办公室,提请市政府将生物医药食品产业纳入“3+3+N”“N”中的重点新兴产业行列,建立推进领导小组,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制定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推进方案,完成了生物医药和食品产业专题调研报告,成立“南通市生物医药产业联盟”,组织开展了2次企业家面对面交流活动。二是突出重点精准服务。协同启东市推进生命健康科技城建设,加大有关重点项目的专业指导和服务力度。排出20家重点扶持企业,落实帮服制度,实施全过程、“保姆式”服务,以高水平服务促进高质量监管。全年协调有关部门帮助重点企业解决难题120多件。启东市局切实把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紧抓项目建设不放松,项目招引、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三是服务许可提高效率。全力推动审批制度改革,我局20个服务审批事项全面实施了“不见面审批”,在市级机关中名列前茅。执业药师注册、化妆品生产企业许可办理承诺时限均压缩到原来的一半。执业药师注册审批事项全省食药监系统唯一实现全程网上办理。完善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机制,全年资料审查131家,组织现场核查464家,审核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书425张,下达不予许可决定164件。

(六)强化宣传教育,共治共享格局进一步完善。一是深化信用体系建设,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研究制定《南通市食品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形成整体建设框架。深入推进药品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信用记分和等级分类管理,举办首届“南通好药店”公众网络评选,打造“诚信药业”品牌。二是创新宣传形式,形成强大声势氛围。组织开展“食安南通”文艺创作大赛和文艺演出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全市组织巡演30余场,吸引 2万余人观看演出、10万余人参与微信互动。组织开展“江海风 食药情”书画展、“你点我检”、“我为食品安全献一计”等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积极性。三是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回应百姓关切。加大对日常监管、监督抽检、案件查办的公开力度,积极回应群众关注的食品药品热点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根据国家统计局南通调查队调查,2017年度我市食品安全群众满意度为79.6%,比上年度再提高1.8个百分点,比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标准高出9.6个百分点。

(七)强化队伍建设,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落实。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富民强企奔小康“走帮服”活动,展示了全系统党员干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受到基层、企业和群众的好评。切实加强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通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行风建设责任书等形式,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创新“智慧党建”学习教育平台,抓实党支部“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学习的主动性、系统性和依法履职的能力。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要求,紧盯重要时间节点,加强专项检查,持之以恒反对“四风”。强化培训教育,全系统共组织培训人员3526人次。各地因地制宜采取集中培训、跟班学习、现场带教、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着重加强对基层监管人员的实务培训,有效提升了监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开展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试点工作。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意识,推行“每月一法”学习制度,促使领导干部及全系统干部职工以身作则,真正做到学法自觉、守法率先、用法规范、执法严格、普法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