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工作总结

2007年工作总结

来源: 南通市药监局 发布时间:2008-10-27 字体:[ ]

  2007年,我们全系统在南通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历次全会和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监管工作全局,积极践行科学监管理念,振奋精神、在困难前崛起,负重奋进、在压力下创新,高质量完成了“十大任务”,高水平促进了“四个提升”,高标准实现了“两个不出事”的要求,食品安全、药品监管等多项工作继续保持全省领先,市局被国家人事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全国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全系统再次被评为省级文明行业和市级文明行业,所属各单位都被省局评为创建文明行业先进单位,南通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实现了新发展、取得了新业绩,为维护公众饮食用药安全、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新贡献。

  ——日常监管目标:全系统共对7108家药械单位实施日常监督检查8678次,日常监督完成率161.96%。

  ——GMP认证推进目标:中药饮片生产企业GMP认证工作全面启动、推进扎实;向全市22家药品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工作全面完成。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目标:全市上报ADR病例报告7949份,每百万人口病例报告1083.27份,比去年同期增长37.2%,位列全省第一。

  ——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目标:全市177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87.7%通过规范药房创建达标检查,其中主城区达标率97%;全市100%的乡镇卫生院和80%的村卫生室建成“星级药房”、“规范药房”。

  ——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推进目标:全市332家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已有298家通过医疗器械规范化管理达标验收,达标率90%,医疗机构医疗器械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

  ——药品市场监管目标:市场“退出机制”框架已初步形成,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在职在岗的管理机制在全省率先取得突破;GSP跟踪检查492次,完成率100%;一个全国农村药品“两网”示范县、两个省级示范县通过省级验收。

  ——稽查目标: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145起,结案1129起,结案率98.6%,优质结案率94.9%,罚没到账率95.27%,居全省前列。

  ——药品抽验目标:药品针对性抽样1363件,阳性率49%,药品抽验经费利用率达384%,居全省第一;药品评价性抽验340件,合格率99.4%。

  ——食品监管目标:南通市及各县(市)“食品安全惠民工程”全面启动,在全省率先启动食品安全动态监测系统;食品安全“三网”建设更为完善;大、中型食品经营企业及餐饮企业数据库建设进程加快。

  ——诚信建设推进目标:基本建成全市涉药单位诚信体系建设总体框架,规范实施药品经营企业信用登记分类管理,零售药店质量负责人信用等级评定稳步推进。

  ——创建文明行业目标:全系统创成市级文明行业、省级文明行业。

  (一)以创建文明行业为龙头,着力加强队伍作风建设。2007年,全系统以创建新一轮省、市级文明行业为龙头,全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清正、业务精良、人民满意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一是弘扬药监精神,营造创建氛围。我们组织了党的十七大精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中纪委七次全会公报等多个重点专题学习,全系统干部职工高举“八面旗帜”,坚持“八个坚定不移”,发扬“八个优良作风”,弘扬“和谐、务实、为民、争先”的南通药监精神,以“人人都是旗帜,个个都是窗口”的要求,树立良好形象,营造奋发向上的创建氛围。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机关建设之中,市局组织开展了廉政书画竞赛、算好廉政账等活动,如东局策划了“知荣辱、讲礼仪、促和谐,争做文明如东人”的主题活动,海安局成为市、县两级机关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二是实施人才战略,激发整体活力。市局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基层与县(市)局中层以上干部促膝谈心,同时要求各级领导班子与每一位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分析各自的长处和不足,研究培养和发展方向,积极为大家搭建舞台,提供施展才干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07年全系统推荐了一批后备干部,共发展党员7名,提任干部11名,轮岗交流干部22名,形成了干部培养的梯队,努力实现干部培养的规范化、制度化。三是注重舆论宣传,扩大正面影响。立足“大宣传”格局,以工作为基础,以知识为媒介,以案件为焦点,以形象为关键,创新思路开展新闻宣传工作。3月下旬捣毁申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制假窝点后,第二天上午即召集在通媒体召开新闻发布会,人民网、文汇报、扬子晚报等新闻媒体纷纷对该案查处情况进行报导或转载。从10月份开始,全系统先后在《南通日报》开设五期专版,精心策划新闻宣传“组合拳”,充分展示市局和各县(市)局最具特色的亮点工作,引起了社会关注,扩大了正面影响。四是探索“三查”机制,提高服务效能。日常工作抓检查,党风廉政建设、干部管理以及作风建设抓巡查,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抓督查,及时通报“三查”发现的情况,以示褒贬,有效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行和顺利推进。五是着眼长效管理,做实基础工作。狠抓廉政建设,强化初期防范,全系统人人签订了廉洁自律责任状、党员干部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了“一级抓一级,人人有责任”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市、县(市)两级稽查部门以参加政风行风民主评议为契机,认真排查问题,积极组织整改,全系统稽查人员执法为民、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水平显著提高。南通药检所实验楼后续工程进展顺利,启东局办公大楼建设前期准备基本就绪,全系统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档案、统计等基础工作再上台阶,如皋局和海安局在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率先通过省特一级档案管理达标验收。

  (二)以启动惠民工程为载体,纵深推进食品安全监督。一是品牌化打造“惠民工程”。2007年,全市共启动“食品安全惠民工程”8项,其中南通市区的“食品安全动态监测系统”被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该项工作通过对市区6个动态监测点的粮食及其制品、生肉及熟肉制品等食品实施动态监测,定期发布监测结果,及时曝光假劣食品,引导群众理性消费。全年共完成动态监测9次,监测品种涉及5大类34种1249个批次,受到省、市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海安县的农村家宴管理、如皋市的“放心肉”工程、通州市的蔬菜产品“产地准出”、如东县的“放心水产品、放心超市、放心酒店、放心学校食堂”万人评议、海门市的“活禽定点屠宰”及启东市的“农药残留检测”等各项惠民工程有声有色、进展顺利,已经成为南通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执法惠民的一个特色品牌。二是全方位完善工作机制。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及主要监管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状,明确了要求,细化了责任;各地区立足实际,分别从政策扶持、经费保障、实绩考核、人员配备等方面对食品安全工作予以倾斜和支持,市财政拨款140万元用于食品安全工作,如东、通州等县(市)划拨专项经费保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三是针对性开展专项整治。牵头组织经贸委、农业等部门开展肉类制品、水产品、农村食品专项整治,及时整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对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查处。通州市以治理基层突出问题和安全隐患为主题,先后开展了三轮农村食品药品安全集中治理“春雷行动”;海门市组织开展了豆制品集中整治活动,对该市近200家作坊和摊点集中进行整改;如东、启东、如皋、港闸等县(市、区)也分别组织对紫菜、农村食品及餐饮服务、酒类、“学生用奶”等进行集中整治,食品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

  (三)以健全网络体系为依托,夯实食品药品监管基础。首先,积极推进食品“三网”建设。一是食品安全责任网全面覆盖。结合区划和人员调整,及时核定并调整、充实了4800余人的食品安全责任人队伍,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和村(居)农村食品安全责任网覆盖率100%。二是群众监督网全面建成。按照“硬件配套、软件到位、专人负责、台帐齐全”的要求,全市乡镇(街道)、村(居)已100%挂牌成立了“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站”或“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站暨12315消费站”。三是现代流通网建设步伐加快。依托“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连锁超市进农村,全市共建成131家乡镇级放心店、1250家村级放心店,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70%。其次,深化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一抓统筹。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支持,各县(市)“两网”建设都已全部列入政府工作范畴。二抓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药品法律法规和合理用药知识,群众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识别假劣药品能力得到提高。三抓硬件。各镇(乡)食品药品安全办公室均实现了“五有”,即:有办公室、有标牌、有电话、有工作制度、有工作台帐。四抓创建。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通州市、海安县和如皋市相继通过全国和省级农村“两网”示范县的省级验收。第三,全面整合食品药品监督网络。积极推动食品安全“三网”和农村药品“两网”有机整合、同步建设。全市绝大多数县(市)、区将食品安全监督网和农村药品安全监督网合二为一,实现了市、县、镇、村四级食品药品责任网、监督网全覆盖。通州市政府还专门发文,在各乡镇政府设置食品药品安全助理,加强规范化管理,定期开展学习培训和业务指导,落实经费补贴、评优鼓励等措施,充分调动了基层监督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使“监督网”、“责任网”有效落实。

  (四)以强化源头监管为重点,加大生产企业监督力度。一是实施分类监督。组织开展了对注射剂生产企业的飞行检查和其他类型药品生产企业的跟踪检查,注射剂生产企业飞行检查覆盖率100%,一般企业跟踪检查覆盖率50%,超额完成省局对一般企业跟踪检查覆盖率20%的要求。通过飞行检查和跟踪检查,药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显著提高。二是强化现场核查。将所有化学药品注射剂、中药注射剂高风险品种和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注射剂品种作为核查重点,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用二十多天的时间,迅速开展并完成了对41个品种规格大容量注射剂工艺和处方的现场核查工作。三是完成派驻工作。坚持属地派驻、统一管理原则,9月底前完成了向6家注射剂和重点监管特殊药品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工作,年底前完成了对注射剂和重点监管特殊药品以外的其它16家药品生产企业派驻工作,各药品生产企业与派驻监督员都签定了责任书,派驻率100%。如皋局还专门出台了源头监管若干意见,要求所有源头企业按月上报原辅料购进、产品生产、关键质控点监控、岗位技能培训等情况,重点加强企业生产过程质量监控,监管责任落实到人。

  (五)以突破监管难点为目标,规范医疗机构药械管理。2007年,我们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规范化管理,同时将规范药房创建工作由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站延伸。一是基本实现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规范化管理。截至去年底,全市已有298家医疗机构通过医疗器械规范化管理达标检查,达标率90%,全市绝大部分医疗机构设置了与其规模相适应的医疗器械管理部门或专(兼)职管理人员,制定了医疗器械使用、管理制度,建立了相关档案,明确了人员职责,形成了医疗器械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了医疗器械储存设施,提高了医疗器械管理水平,我市医疗机构医疗器械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二是超额完成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药房创建任务。会同市卫生局下发《关于在全市卫生服务站开展规范药房评定活动的通知》,明确检查评定标准,同时编印《南通市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工作手册》2500本下发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层层召开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药房创建动员会议,并赴海门、如皋、启东等县(市)现场检查督促指导。截至去年底,全市177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药监、卫生联合验收1555家,达标率87.7%,其中主城区136家,通过验收132家,达标率97%。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站从药人员的药品质量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普遍增强,药品贮存条件显著改善,管理制度得到规范健全;通过达标验收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都统一了药品验收、贮存、保管、报损、销毁等原始记录和台帐,药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六)以实施退出机制为抓手,净化全市药品流通市场。为有效破解质量负责人不在岗等影响药品经营企业药品质量的突出问题,2007年上半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药品零售企业监督管理暂行规定》、《药品零售企业质量负责人管理办法(试行)》、《药品经营企业药品安全信用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组织培训、广泛宣传的基础上,10月份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的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药品零售企业1616家,发出整改通知书306份,现场处罚137家,立案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169起;345个药师被予以诚信记分,其中6个记分满12分的药师被列入严重失信名单,暂停质量负责人资格;对764家药品零售企业进行了药品安全信用等级认定记分,对一般失信和严重失信的药店发出了书面告诫书,并列入重点监管及稽查对象名单。检查活动产生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全市共注销零售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13张,一批不符合GSP要求的经营企业主动退出了市场。我们加强了医疗器械的监管,提请撤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10张。我们强化了药品、医疗器械广告的监测工作,全年共监测平面媒体中药品、保健食品以及医疗器械广告780份,发现并移送违法违规广告150份,2个品种上报省局撤销其药品广告批准文号,并暂停在我市的销售,全市药品流通市场秩序得到了有效净化。

  (七)以提升技术水平为要求,保持打假治劣高压态势。2007年,我们继续充分依托举报(社会监督)、检查(药监发现)和抽验(药检发现)“三线合一”的立体防线,全力打造信息稽查、技术稽查、精品稽查,始终保持了打击假劣药械的高压态势。一是坚持有报必查,猛攻大案要案。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14971人次,检查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5622家次,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145起,结案1129起,结案率98.6%,捣毁制假售假窝点7个,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起,先后查处了多起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假劣药械案件。3月份,一举捣毁了南通申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假冒上海宝龙药业有限公司“复方酮康唑软膏”案,查获假药96000瓶,涉案货值金额70余万元。二是完善信息数据,提高稽查效率。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信息化稽查的通知》和《关于加强药品稽查信息数据采集应用工作的意见》,使信息更新更规范、信息比对更精确,在迅速查处“甲氨蝶呤”等药害事件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比对,先后提供724个品种8361条假劣药品信息,其中精确比对结果453个品种1321条,涉案品种有“注射用胸腺肽”等。三是加大抽验力度,强化药检支撑。针对性药品抽验水平再上新台阶。全市药品针对性抽验阳性率达49%,提前三年实现国家局“十一五”规划提出的目标,药品抽验经费利用率达382%。依据不合格药品检验报告,全市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罚没总额占全部罚没总额的64.5%。通过针对性抽验,在全国率先发现标示为新加坡进口中成药天蚕镇痛片中非法添加消炎镇痛类化合物“双氯芬酸盐”,江苏省局和国家局随后相继发出在全国范围内的查处通知,国家局、省局以及南通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均高度赞扬我局“为南通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做了件大好事!”

  (八)以监控十大结点为关键,确保行政权力阳光运行。在不断完善程序化管理的基础上,紧扣关键结点,力促依法行政,确保权力运行公开、公平、公正。一是在准入审批方面,牢牢把握“集中受理”和“集体讨论”两大结点,严格推行“一门受理、分别审核、限时办结、及时告知、统筹协调、全程监督”的运作方式,准入审批立项材料和审查意见全部提交局“准入审查委员会”集体讨论,重大事项提交局长办公会讨论,同时实行项目否决报告制度。二是在稽查执法方面,狠抓“扎口登记”、“集体合议”、“案件审理”、“结果反馈”、“卷宗评审”和“结案考核”六大结点,积极参与和接受行风评议监督,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继续保持了准入零更改、复议零撤销、诉讼零败诉,优质结案率达到94.9%。海安局推出的行政执法“一公开两回访”制度、通州局实施的执法活动“四个一”规范管理等做法,先后受到省局领导的肯定。三是对综合事务,实施“效能监察”和“财务审计”。着重围绕违反政务公开制度和服务承诺的行为、滥用行政执法权力的行为以及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行政效能监察,监察率达到32.2%。在全省率先引进审计专业人才并成立审计处,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财务审计,全系统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不直接分管财务工作”已全部到位。

  回顾2007年的工作,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正处在发展机遇与矛盾凸显并存的重要时期,在面临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困难和挑战不容忽视。从国际上看,食品药品安全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形象,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重大问题。从国内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食品药品安全的需求和食品医药产业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和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存在不少隐患,整顿、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工作任重道远;GMP、GSP认证以及医疗机构药械规范化管理后少数单位出现“回潮”现象,监管成果的巩固迫在眉睫;监管法规和制度还不完善,药品经营企业质量负责人在职在岗情况与法律法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队伍建设的“初期防范”工作仍需进一步加强,动真碰硬、敢抓敢管、求真务实作风还要进一步弘扬;社会各界对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认知度、认可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积极做好应对各种安全风险和挑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推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再上新台阶。